让试验田的鲜花开遍荆楚
我省推广自贸区试点首批经验,9项革新事项复制全省
革新试验田正在开花结果,挂牌运行一年的湖北自贸区培育出首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。4月8日获悉,省政府下发《关于复制推广中国(湖北)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革新试点经验的通知》,12月30日前,在全省规模内复制推广湖北自贸试验区第一批革新试点经验。
湖北自贸区去年4月1日挂牌运行以来,武汉、襄阳、宜昌三个自贸片区和省直有关单位以制度立异为焦点,力推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效劳,在投资和贸易便当化、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革新立异结果。
据介绍,首批复制推广的13项经验中,有9项革新事项在全省规模内复制推广:国地税一窗治理;实施先放行、后改单;减免税手续汇总治理;内外贸同船运输货物智能放行;先出区、后报关;便捷保税货物流转;加工贸易扁平化革新;中欧班列(武汉)运单合并、简化申报;中欧班列(武汉)车边验放。
另有4项革新事项在湖北自贸区规模内推广:不动产典质权变换挂号;不动产挂号业务“马上办、网上办、一次办”;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采信模式;外资企业设立及变换商务审批和工商挂号实现“四个一”。
“每一项革新都来之不易,都是一次流程再造,但带来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。”华中科技大学自贸试验区研究中心主任陈波说。以解决纳税人办税“多头跑”问题的“国地税一窗治理”为例,实现了从已往的两局跑,到一个厅办两件事,再到一个窗口办完国税、地税所有业务的突破,办税环节平均减少50%,一般事项5分钟以内办结,庞大业务也不凌驾15分钟。
作为“革新试验田、压力测试区、开放新高地”,一个重要评价标准,就是看自贸区是否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性结果。陈波说,“在制度立异方面,湖北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,后期另有许多潜力可挖。” (艾红霞、雷闯、陈高亮)
责任编辑:韩平安
(来源:湖北日报)